人工智能正以革命性速度重塑世界,但这份智慧背后藏着惊人的“能源账单”。从对话AI到视频生成,每项智能服务都在消耗电力。
当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超越日本全国总耗电时,我们不得不追问:AI的绿色未来何在?
当我们向AI提问并获得一次回复时,这个看似瞬间完成的过程,大约消耗2瓦时的电能。而当要求AI生成一段视频时,耗电量则骤升至50瓦时——这相当于一台普通电风扇连续运转整整一小时的耗电量。
这些微小的单次消耗,在全球数十亿用户频繁调用的累积效应下,构成了AI日常运行的基础能耗,已不容忽视。
然而,这仅仅是AI耗电的冰山一角。AI的强大能力源于对海量数据的“学习”过程,即模型训练。如果让一个AI模型持续训练14周,耗电量将高达42.4吉瓦时。这个庞大的数字意味着什么?它等同于2.85万户欧美家庭一整天的用电总量。可以说,每一次模型的升级迭代,每一次能力的飞跃,都建立在这种惊人的能源消耗之上。
无论是日常运行的电力消耗,还是模型训练的能源投入,支撑AI运行的庞大数据处理需求,最终都将落在遍布全球各地的数据中心。这些庞大的“数字工厂”已成为全球电力消耗增长最快的引擎之一。
数据显示,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已达到415太瓦时,年增长率高达令人瞠目的127%。从地域分布看,美国是当之无愧的最大消耗国,紧随其后的是中国、欧洲以及亚洲其他地区。
国际能源署(IEA)现任署长法提赫·比罗尔曾在2024年柏林能源论坛上提出:“若将全球数据中心视为国家,其耗电量已位列全球第20名,超越伊朗、澳大利亚等工业国。”而到2030年,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预计飙至945太瓦时——相当于当前世界第五大耗电国日本的全国用电。
AI技术的指数级发展,带来了能源需求的爆炸性增长。这种增长若继续严重依赖化石能源发电,将伴随巨量的碳排放,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构成严峻挑战。因此,将AI发展的能源供给转向风能、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的电力来源,已不再是一个可选项,而是平衡人工智能进步与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可行路径。
AESOLAR新源太阳能深刻理解这场能源转型的紧迫性与重要性。从提供高效可靠的光伏组件,再到提供一站式的EPC工程总包服务,我们致力于成为数据中心等能源需求大户的绿色电力伙伴,助力其在绿色能源的轨道上全速、可持续地前进。
文章资料来源:IEA
《Energy and AI》等